小学生心理辅导阶段测试1
Q5:2、1.心理辅导教师的自我概念 与学生的成长有关,以下建议不能帮助心理辅导教师提升自我概念的是。
A.个体要恰当、整合地认识和对待自己。
B.留心和使用-可以帮助自己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C.喜欢和接纳自己。
D.坚信自我接纳和成长是某一时刻的结果。
Q6:3、2.价值观是个人生活态度的具体表现,关于心理辅导教师的价值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辅导者必须清楚地觉察自己的价值观。
B.不可将个人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身上。
C.要热衷于纠正别人错误的想法和做法。
D.不可以与来访者公开讨论自己的价值观。
Q7:4、3.以下对行为疗法辅导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创造新的学习条件,使来访者改善问题行为,并发展出一套自我管理的办法。
B.辅导的最终目标只是消除症状,不去处理潜伏的原因。
C.辅导目标由辅导者决定,来访者不参与治疗目标的选定。
D.辅导目标是纠正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
Q8:5、4.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要承认和尊重儿童的独立价值,下列不符合该说法的是
A.对学生在小学中面临的发展任务、内在冲突、与环境的关系等课题要有较全面的认识。
B.个体的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要将儿童看做小规格的大人。
C.尊重与了解小学生的精神世界,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去沟通。
D.要帮助有困难的小学生成为发展良好的
E.”作为儿童”的小学生。
Q9:6、5.家庭辅导的对象是
A.父母
B.儿童
C.父母及儿童
D.整个家庭
Q10:7、6.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阶段为。
A.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B.面颊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C.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生殖期
D.面颊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生殖期
Q11:8、7.我国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时间是
A.1926
B.1930
C.1928
D.1936
Q12:9、8.在以人为中心的疗法中产生辅导效果的基本条件是。
A.辅导目标
B.辅导者的角色
C.辅导关系
D.辅导技巧
Q13:10、9.心理辅导教师需要认真地面对和处理好自己个人成长中需要完成的一些重大课题。对情与爱、生与死、性别色与身份认同、权利地位与金钱等人生问题要有明确的认识和积极探索的态度,这体现的课题是。
A.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
B.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
C.处理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
D.具有高度地自觉能力
Q14:11、10 我国在综合医院内开设第一家心理辅导门诊的时间是
A.1982年
B.1981年
C.1989年
D.1987年
Q15:12、11 爱德维希将典型的职业枯竭症状发生分为四个阶段。辅导者觉得自己升迁得太慢,或不能满足家庭日益增加的开支,或缺乏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这一现象表明辅导者正处于。
A.热情阶段
B.停滞阶段
C.失望阶段
D.淡漠阶段
Q16:13、12 以下不属于艾里斯非理性思考方式特点的是
A.糟糕至极
B.主观推测
C.过度概括
D.自我贬低
Q17:14、13 心理辅导教师的个人成长中需要完成-些重大课题。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对个人的需求、优缺点、内心冲突、常用的防卫机制、脆弱的人格特质、情绪状态、自己的心理创伤等各个方面经常保持清晰的认识,并及时、积极地进行处理。这体现的课题是。
A.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
B.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
C.提升专业伦理水平
D.具有高度地自觉能力
Q18:15、14 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下列描述不符合伦理规范的是
A.接受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或社会工作的一般训练可以为儿童提供心理服务。
B.只接受成人心理辅导训练的辅导者是不能对儿童进行辅导的。
C.小学生心理辅导者必须接受专 i 门]的训练与督导。
D.小学生心理辅导者
E.要注重接受继续教育,保持专业上的发展和成长。
Q19:16、15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心理辅导中“真诚”含义的是。
A.真诚首先是一种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B.真诚是指辅导者应该表现出的态度,也是对来访者的要求。
C.真诚是产生信任的前提,是建立辅导关系的前提。
D.真诚并不等于辅导者要表达他所有的感受,而积是要求他所说的全部真实。
Q20:17、16 创立“以人为中心”辅导模式的人是
A.帕特森
B.威廉森
C.布洛克尔
D.罗杰斯
Q21:18、17 辅导 关注的是来访者心理和行为上的难题或困扰,这体现的心理辅导特点是
A.心理辅导是一个独特的专业领域
B.心理辅导提供的是一种心理帮助
C.心理辅导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正常人
D.心理辅导是一个辅导关系发展的过程
Q22:19、18 布朗芬布伦纳将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微系统”、中观“组织”系统、宏观“地域”系统与”巨系统”等不同系统。下列不属于微系统的是。
A.邻里协会
B.家庭
C.朋友网络
D.班级教室
Q23:20、19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理论是
A.赋权理论
B.优势视角理论
C.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D.任务中心理论
Q24:21、20 提出“非指导性辅导”的概念并强调辅导关系在辅导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人是。
A.帕森斯
B.戴维斯
C.罗杰斯
D.克朗斯托
Q25:22、1.从心理学、教育学、 精神医学等专业毕业的人员自然就是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 )
正确答案
Q26:23、2.对受助者负责,最大限度地维护受助者的权益是心理辅导的首要原则。 ( )
正确答案
Q27:24、3.对自身所持的人性观的反思与澄清是辅导者自我成长中的一个首要课题。 ( )
正确答案
Q28:25、4. 健康的自我概念是成长为一名有效能的心理辅导教师的首要条件。 ( )
正确答案
Q29:26、5.爰德维希将典型的职业枯竭症状发生分为热情、停滞、失望、危机四个阶段。( )
正确答案
Q30:27、6.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积极的,是受力比多控制的。( )
正确答案
Q31:28、7.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可以分为自信心、灵活性、倡导责任感、正直诚实、创造性、和情绪稳定六个方面。( )
正确答案
Q32:29、8.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要尊重和接纳父母的愿望和想法,但是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特殊的处境,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权益。 ( )
正确答案
Q33:30、9.心理辅导遵循自愿原则, 小学生心理辅导中若存在非自愿的情况,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是不能主动干预的。( )
正确答案
Q34:31、10 行为疗法以行为为导向,帮助人们采取明确的步骤去改变行为。( )
正确答案
Q35:32、1 以下关于潜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澘意识是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内容
B.意识是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生活。
C.潜意识由原始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所构成
D.潜意识是人的正常活动的内驱力,是一切心理疾患产生的根源。
Q36:33、2 教学过程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更有效,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心理保健。以下做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要进行认知调整,树立有益于保持健康的个人观念。
B.学习整合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要关注个人成就的一面。
C.要保持工作中的创造性,并不断学习。
D.要注意调整生活节奏,保持个人生活与专业工作的平衡。
Q37:34、3 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自我概念主要包括
A.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与之相关的评价。
B.个人对他人的知觉与评价。
C.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D.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
Q38:35、4 心理辅导的伦理规范包括
A.将受助者的权益放在第一位,尊重受助者的知情同意权。
B.辅导中应对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C.保持辅导关系的纯洁性,发展和其他辅导者的职业关系。
D.辅导者的辅导实践不能超出自身的能力范,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辅导。
Q39:36、5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结构分为
A.自我
B.镜我
C.超我
D.我
Q40:37、6 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对学生心理有促进作用的人,为此应具备的特质有
A.信任
B.接纳与尊重
C.人格特质
D.心理保健
Q41:38、7 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心理辅导是一个独特的专业领域
B.心理辅导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正常人
C.心理辅导提供的是一种心理帮助
D.心理辅导是一个辅导关系发展的过程
Q42:39、8 可以帮助心理辅导教师学习真诚的方法包括
A.真诚地面对自己
B.自我接纳与自信
C.在辅导过程中,学习对内心的自我觉察
D.克服完美主义,做一个不断成长的人。
Q43:40、9 在心理辅导中,对真诚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真诚首先是一种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B.真诚是指辅导者应该表现出的态度,也是对来访者的要求
C.真诚是产生信任的前提,是建立辅导关系的前提。
D.真诚是要辅导者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思想和情感都完全真诚地暴露给来访者。
Q44:41、10 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成人心理辅导在辅导关系和过程上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小学生的辅导动机较弱
B.小学生心理辅导要承认和尊重儿童的独立价值
C.小学生心理辅导要充分运用非语言技术
D.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存在不稳定性
Q45:42、11 在心理辅导理论体系中,经典基本辅导理论主要包括
A.精神分析治疗
B.行为治疗
C.以人为中心治疗
D.认知行为治疗
Q46:43、12 在心理辅导的伦理规范中,保密的要求包括
A.不在辅导关系外透露受助者的个人信息
B.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将受助者的情况告知其监护人。
C.在专业领域发表研究成果和做学术研讨时,不能直接引用受助者的完整资料
D.对受助者的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Q47:44、13 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本质上的一致性体现在
A.助人性质和目标方面
B.服务对象方面
C.依据的理论和策略、方法方面
D.助人关系和伦理往则方面
Q48:45、14.造成心理辅教师职业枯竭的因素包括
A.社会
B.人际
C.组织
D.个人
Q49:46、15. 在心理导中应对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予以保密,然而保密又是有限制的,通常在以下情况要对受助者解密
A.当受助者有可能自仿或对他人造成伤害时
B.在纯专业领域内,接受督导或与同事商讨个案辅导中的问题时。
C.当受助者的改变需要其他社会支持系统协助并征得受助者同意时。
D.当助人者在教学培训、科普宣传中使用案例时。
Q50:47、16.枯竭是心理辅导教师容易产生的一种心身困扰,职业枯竭的干预策略有
A.让辅导者加强自我觉察,提醒自己时刻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
B.为辅导者提供心理保健的组织保证,通过专门的组织进行干预。
C.鼓励辅导者从来访者那里获取个人需要的满足和缺失的补偿,在工作中提升活力。
D.对陷入枯竭的辅导者进行心理辅导
Q51:48、17.家庭系统是由多个次系统组成的,其中包括
A.个人次系统
B.夫妻次系统
C.亲子次系统
D.手足次系统
Q52:49、18.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有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认知学习和社会学习
D.反馈条件反射
Q53:50、19.布朗芬布伦纳将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微系统”、中观“"组织”系统、宏观“地域”系统与"巨系统”等不同系统。下列属于中观“组织”系统的是
A.学校
B.自助团体
C.劳动团体
D.社区联盟
Q54:51、20.教师营造师生间信任感的做法包括
A.在言行中要表现出真诚、热情、关心、公正。
B.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C.建立起共同参与规则制定、清晰的民主型的管理风格。
D.高度关注到每个学生,灵活地在与学生的亲近与疏远关系中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