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风波再起,家长指出牛郎织女课文荒唐,影响教育风气

  某小学教科书出现不雅插图的事件刚刚淡出群众视野,但是由这件事带给大家的警惕还未消退,经历过别有用心的人在教材里植入自己主观想法之事后,很多家长对教材的信任度降低了一个等级。   不再盲目相信教材,对不合理的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这样勇敢并且正能量的想法逐渐深入人心。其实相比于一眼就能看穿的插图,家长们更需要警惕的还有一些课文对学生思想的软植入。   究竟什么是软植入?他是披着传统教育外衣,教化青少年思想的工具。虽然中华教育路线博大精深,但是每件事情都需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   在几千年来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界无可避免地混入一些杂质也属正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培育学生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教育路线。   家长指出牛郎织女课文荒唐,教育的目的是增长学生见识,思想更加进步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群众思想也是明智的。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发现了教材上的一些错误引导内容,例如《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讲的是乞巧节,也就是七夕节的由来。故事的主人公牛郎养了一头老黄牛,由于牛郎家太穷,娶不起媳妇,老牛就口出人言对牛郎说,只要他明天去河边拿走天庭织女的衣服,那么他就能得到一个媳妇。   之后,牛郎真的去河边偷走了织女的衣服,而织女被牛郎看到了身体,只能嫁给牛郎。织女不但留了下来,还给牛郎生儿育女。在以前,这个故事都被宣传成浪漫的爱情故事,可是在现代新青年看来,这不就是耍流氓吗?   凭什么被看到了身体就要搭上一辈子嫁给那个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庸于谁的物品,看了就要负责这种话早就已经过时了。归根结底,这个故事代表的并不是优秀的传统教育,而是时代的糟粕。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的思想更加进步,去掉观念中的糟粕。对下一代的教育更是不能马虎。家长和老师要将学生当成人来尊重,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时代才能发展和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时候,很多妇女会趁着七夕节出门,向织女乞求明年自己的纺织技术更加灵巧,这是七夕节最初的含义。至于后来引申的七夕情人节,则是现代商人们营销的结果。   课文中加入节日来源初心是好,但课文内容也需要审核,拒绝软植入   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在几十年以来的教材中都有沿用,并且大多使用在小学生的教材上。教材收录这篇课文最初的目的可能是向小学生们介绍中国渊远流长的传统教育,帮助小学生们增长对节日的认识。   不能在小学生们长大以后,别人问起这个节日,他们都不知道是纪念什么的。于是在小学生的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例如在介绍中秋节的课文中,老师可以教育学生重视家人,合家团圆。   在关于重阳节的课文中,老师可以教育学生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在关于端午节的课文中,老师可以教育学生端午节并不仅仅是“好吃的”节日,在吃粽子的同时,也要想起曾经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为了他的国家而牺牲了自己。   在小学教材中,借着传统节日弘扬优秀教育内容的初衷是好的,值得教育界中各位老师们大力提倡。但是在选择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删除一些不适用于现代文明的内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思想逐渐摆脱野蛮,社会文明程度更上了一个台阶。如果人人都能文明,那我们的发展一定会比当今更强大。   学生模仿能力强,家长老师需做好引路人,及时纠正学生不当行为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抓紧学生的学习,还要注意类似这样的软植入。学生年纪还小,没什么分辨能力,看到课本上有什么就会跟着模仿什么。如果学生模仿了课文中不好的部分,就会变成教师和家长身为教育引路人的失职。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这有什么的,这不是挺正常的吗?这种言论是正确的,小编不要抓着一个细节不放,胡说八道啊!”   不但如此,还会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实在是太天真幼稚了,这种想法在出社会之后,被毒打一顿自然就会消失。”“年轻人不要太嚣张,要融入社会,不然你连饭都吃不起。”   无可否认的是,综合当今情况来看,这些前辈们说的话是正确的。在人与人之间,观念差异近几年来被激化得尤其明显。   这是互联网算法导致的认知偏见,异质化信息都被过滤掉了,同质化信息增强 ,许多人都偏好自主选择的同质化信息当中,这时候认知偏见就不断被强化,放大。   归根结底,造成现在这样思想百家争鸣的原因,还是因为每一代人受到的教育不同。很多60后、70后的人们,他们一生中受到的教育就是身为女性要服侍丈夫,要为了家庭无私付出。80、90已经开始觉醒一些自强的意识,但是也并未完全走出思想教育的桎梏。   00、10后受到的教育则是人们要更加平等,与上一代相比,他们从小到大以来所接受的教育的确与当今的社会状况有所脱节。在他们的教材上,满载得更多的是前辈对未来盛世的期许。   教材来自学生求学路上的各位前辈,至于前辈们的这种期许,正是需要下一辈学生去努力实现它,不然写出来就没有意义了。   教育水平在日益进步,人的思想也在日益进步,如果人们总是对下一代说:忍受压迫和剥削就是融入社会,如果遭遇不公平时选择忍气吞声就是成熟和懂得随随机应变。这种言论一点也不积极向上,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教育水平会越来越退步。哈尔滨癫痫病重点专科医院   “青年责任,青年担当。”当代年轻人需要做的不是完全融入社会,而是在不动摇根基的前提下身体力行地改变一些思想风气,再将新一代对未来的期许,写入新新一代的教材中去。   自从人民意识觉醒以来,代代学子们前仆后继,亲手开创盛世光景。 

问卷网
小学课文风波再起,家长指出牛郎织女课文荒唐,影响教育风气
关于
1年前
更新
1
频次
1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