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问卷调查

感谢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Q1:1、医院是否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

Q2:2、医院是否有门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

Q3:2.1医院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是否熟练掌握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Q4:2.2是否有门诊病人危急值报告操作程序?

Q5:2.2.1医技部门在检测出危急值后,是否核查检查检验各环节是否规范(例如在10分钟内完成血常规的复核,20分钟内完成生化的复核?)

Q6:2.2.2复核结果是否日间有双人核对签名?

Q7:2.2.3当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夜间或紧急情况下是否单人双次核对并记录?

Q8:2.2.4危急值的报告时限是否超过10分钟

Q9:3、危急值复核结果确定后,医技部门是否5分钟内在医院HIS系统上通知门急诊相关科室?

Q10:3.1门急诊相关科室在HIS系统(信息系统)10分钟内接受危急值报告后,是否通知患者及家属立即复诊?

Q11:3.2当危急值通知超过10分钟后无回复时,医技部门是否有各科室电话通知流程及记录并要求接听人复述结果?

Q12:3.2.1当危急值通知患者无回复时,医技部门在班内时间是否电话通知门诊办公室?

Q13:3.2.2当危急值通知患者无回复时,医技部门在班外时间是否电话通知相应科室护士站?

Q14:3.2.3当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门诊部是否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Q15:3.3是否有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危急值通知方式确保及时接收危急值?

Q16:3.3.1外送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的危急值报告是否建立有可追溯的报告流程?

Q17:4、门急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通知后,是否在10分钟内进行处理?

Q18:4.1门急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通知后,报告和接收是否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Q19:4.2 门急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者标本采集有问题,是否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Q20:4.3危急值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者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是否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Q21:4.4门急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通知后,是否在30分钟内完成处理?

Q22:5、是否有危急值登记制度

Q23:5.1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是否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Q24:5.2电话接听“危急值”报告者是否将危急值患者姓名、登记号(住院号)、危急值项目及结果、接听人及接电话时间(至分钟)认真记录在《危急值接获(电话)记录本》上?

Q25:5.3医务人员在接获危急值电话后,是否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Q26:5.4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是否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历记录中记录接收到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Q27:5.5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是否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查、分析、评估、整改?

Q28:6、医院是否建立专业的危急值管理系统?

Q29:6.1从采集标本开始,医院检验科LIS系统是否自动记录标本采集分析,审核、发布危急值、危急值接受、危急值反馈(若未及时处理)的时间和相应的操作人员?

Q30:6.2上述所有资料是否可随时读取并定期备份?

Q31:7、医院是否有统一的危急值信息化闭环管理?

Q32:7.1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是否有危急值通报率和通报及时率?

Q33:7.2门诊医疗机构是否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总结分析?

Q34:7.2.1门诊医疗机构是否定期对“危急值”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不断修订和完善各临床科室的危急值项目和警戒值,持续改进?

Q35:7.2.2是否有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Q36:7.2.3是否有心电图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Q37:7.2.4是否有放射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Q38:7.2.5是否有超声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Q39:7.3危急值修订更新后是否有公示及培训?

Q40:门急诊医护人员是否定期进行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

Q41:临床、医技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定期进行检查?

Q42:10、“危急值”患者在结束诊疗后,是否有回访服务?

Q43:11、医院对危急值24小时处置率是否纳入科室KPI考核指标?

问卷网
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问卷调查
关于
6个月前
更新
0
频次
43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