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3. 您认为李子柒视频中最吸引人的文化元素是?(多选)
A. 传统手工艺(如酿酒、制墨)
B. 中华饮食文化(如节气美食)
C. 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观
D. 传统服饰与审美风格
E. 家庭伦理与乡土情怀
Q4:4. 您认为李子柒的视频是否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自信?
A. 非常有效,展现了文化独特性
B. 有一定效果,但受众局限于特定群体
C. 效果有限,缺乏深层文化解读
D. 不确定
Q5:5. 您认为李子柒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官方宣传相比,优势在于?(多选)
A. 更具生活化、情感共鸣
B. 视觉美感强,符合年轻审美
C. 弱化说教性,自然传递价值观
D. 国际化表达,跨越语言障碍
Q6:6. 您认为李子柒现象是否代表了Z世代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A. 是,Z世代更接受“去符号化”的传统文化
B. 部分代表,但Z世代偏好更多元
C. 否,李子柒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被过度解读
D. 不确定
Q7:7. 您认为李子柒视频对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是?
A. 突破文化隔阂,展示真实中国形象
B. 提供浪漫化想象,可能造成片面认知
C. 影响力被高估,实际效果有限
D. 未关注海外反响
Q8:8. 观看李子柒视频后,您是否会对以下内容产生兴趣?(多选)
A. 学习传统手工艺或烹饪
B. 关注乡村振兴或非遗保护
C. 购买视频中的同款产品
D. 无具体影响,仅作为娱乐
Q9:9. 您认为李子柒的“田园叙事”是否符合现代年轻人对生活的期待?
A. 是,提供了逃离都市压力的精神乌托邦
B. 部分符合,但现实可行性低
C. 否,本质是商业化的理想包装
D. 未思考过此问题
Q10:10. 您主要通过以下哪些平台观看类似李子柒的文化类内容?(多选)
A. 抖音/快手(国内版)
B. B站(哔哩哔哩)
C. YouTube
D. 小红书
E. Instagram/TikTok(国际版)
F. 其他(请注明)
Q11:11. 您更倾向于通过以下哪种平台接触中国文化相关内容?
A. 国内平台(如抖音、B站)——内容更本土化
B. 国际平台(如YouTube、TikTok)——内容更国际化
C. 无偏好,取决于内容质量
Q12:12. 您认为李子柒视频的哪种形式更适合短视频传播?(多选)
A. 短时长的生活片段(1-3分钟)
B. 系列化主题长视频(10分钟以上)
C. 结合热门挑战/话题的互动内容
D. 纯画面+音乐,弱化语言解说
Q13:13. 您认为以下哪种视频形式更能吸引Z世代关注传统文化?
A. 李子柒式“诗意田园”叙事
B. 西方博主“体验中国”的猎奇视角
C. 中西对比的跨界创意(如汉服混搭街舞)
D. 硬核科普类(如非遗工艺解析)
Q14:14. 您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与西方文化输出(如Netflix纪录片、日本动漫)相比,优势在于?(多选)
A. 情感共鸣强,弱化文化冲突
B. 视觉符号直观,无需语言依赖
C. 展现“非精英化”的平民视角
D. 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契合全球议题
Q15:15. 您认为西方观众对李子柒视频的理解可能存在哪些偏差?(多选)
A. 将田园生活等同于中国现实
B. 忽视传统技艺背后的历史深度
C. 过度聚焦东方美学“异域性”
D. 未产生偏差,理解准确
Q16:16. 您认为中国文化传播需如何平衡“本土特色”与“国际接受度”?
A. 坚持本土原汁原味,拒绝迎合
B. 适当融合国际叙事语言(如特效、快节奏)
C. 分众化传播:国内重深度,海外重美感
D. 无需刻意平衡,自然发展即可
Q17:17. 您认为李子柒视频传递的哪些价值观可能引发西方观众共鸣?(多选)
A. 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B. 家庭与社区的紧密联结
C. 对抗现代社会的焦虑感
D. 手工艺背后的匠人精神
Q18:18. 您认为李子柒模式的文化传播需改进的方向是?(多选)
A. 增加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
B. 强化深层文化解读(如历史背景)
C. 扩大内容多样性(如城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D. 加强与Z世代的互动形式(如短视频挑战、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