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及其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天,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3、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A、乙类,24
B、丙类,24
C、甲类,2
D、乙类,12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病例定义为: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布病列为类传染病。
6、对于布鲁氏菌病的人群易感性说法正确的是。
A、老人和儿童易感染
B、男性易感染
C、身体衰弱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易感染
D、人群对布鲁氏菌病普遍易感
7、试管凝集实验对人布鲁氏菌病的阳性判定标准是大于或等于。
A、1:50+
B、1:50++
C、1:100+
D、1:100++
8、布病发病达到月,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的患者定义为慢性布病患者。
9、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是指1个潜伏期(一般为1-4周)内,同一饲养场、加工厂、自然村居委会等集体单位(局部地区)发生例及以上布病病例。
10、各医疗卫生机构一旦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应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市、区)疾控中心报告?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史包括哪些?
A、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
B、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
C、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
D、与发热病人有接触史。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可确诊?
A、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B、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
C、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D、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阳性,且排除风湿、类风湿等其他原因者。
3、布鲁氏菌病诊断临床分类为?
A、疑似病例
B、临床病例
C、确诊病例
D、隐性感染病例
4、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A、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B、经消化道感染
C、经呼吸道感染
D、经跳蚤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