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五早原则指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对未出现症状体征Ct值<35,无需管理,不判定密接。
3.对出现症状体征Ct值<35,立即开展疫情处置,对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人员判为密接进行管控。
4.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方式实行7+3”,即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5.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单选题:(每题4分)
1.无症状感染者集中隔离管理期限由14天更改为()。
A 7天
B 14天
C 7+7
D 7+3
2.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时间不易超过( )小时。
A 4
B 8
C 12
D 24
3.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调整为( )天。
A 7+3
B 7+7
C 14+7
D 14+14
4.奥密克戎平均潜伏期限为( )。
A 14天
B 74天
C 3-5天
D 2-4天
5.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感染者病例报告应于( )小时内直报。
A 1
B 2
C 3
D 4
6.确诊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出院后,应当居家健康监测( )天。
A 3
B 7
C 10
D 14
7.确诊后应在( )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
A 1
B 2
C 3
D 4
8.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实( )的防控策略。
A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B 内防输入、内防反弹
C 外防输入、外防反弹
D 内防输入、外防反弹
9.疑似病例连续( )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A 1
B 2
C 3
D 4
10.转运疑似病例的车辆、担架,使用后的发热门诊等,使用后立即( )。
A 常用物品进行焚烧
B 开窗通风
C 清洁卫生
D 终末消毒
11.奥密克戎毒株与以往毒株相比特点为()。
A 症状重,传播速度快
B 症状轻,传播速度快
C 症状重,传播速度慢
D 症状轻,传播速度慢
12.发热门诊接诊、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诊疗区域,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应当增加消毒剂浓度和频次,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浓度应当为( )。
A 250mg/L
B 500mg/L
C 1000mg/L
D 2000mg/L
1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风险区连续( )天无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中风险区域。
A 3
B 7
C 10
D 14
14.轻型病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 )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管理。
A 15
B 20
C 30
D 35
15.新冠肺炎属于( )类传染病。
A 甲
B 乙
C 丙
D 其它类型
三、多选题:(每题5分)
1.属于“应检尽检”人员的是( )。
A 密切接触者
B 境外入境人员
C 新入院患者及陪护
D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2.根据病原学特点,以下哪种方法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灭活?( )
A 56℃30分钟
B 乙醚
C 55%乙醇
D 含氯消毒剂
E 氯仿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坚持( )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
A 预防为主
B 防治结合
C 依法科学
D 分级分类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的工作要求()。
A 及时发现
B 快速处置
C 精准管控
D 有效救治
5.以下哪项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A 飞沫传播
B 密切接触传播
C 溶胶传播
D 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者接触传播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判定有()。
A 共同居住生活人员
B 直接照顾着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C 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
D 在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29题 | 被引用2次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