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青年人才项目

请各位委员投票,每人可以投1票,请大家于11日下午16点前完成投票,谢谢!青年人才项目遴选,我中心可推荐1名人员,基本条件为:1.40周岁以下;2.博士学位;3.GF科技领域。

Q1:青年项目

李东,1985年5月生,研究员。从事新体制极化雷达系统设计、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几何立体处理与极化信息提取等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原创成果:1.首次提出随机极化电磁波理论和技术,相关研究在抗干扰探测、雷达成像和制导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2.首次发展出雷达目标统一唯象学分解和极化量子分解理论,实现了雷达极化学和量子力学两个领域的交叉。相关分解和分类算法对于目标精细识别和解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已受邀纳入至欧洲空间局开发的PolSARpro软件中;3.首次构建起计算机SAR视觉理论框架,相关高精度图像配准和融合算法已实际应用于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图像的处理和拓展应用中。
刘雪峰,男,1987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近年来在计算光学成像、单光子成像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要科研成果如下:1.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以太阳光为光源的关联成像实验。该工作是863计划“强度关联遥感成像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力。相关文章发表在Optics Letters杂志,引用次数已达60余次。2.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光子计数的压缩感知成像,利用单点探测器实现单光子灵敏度的二维成像,有望解决我国缺少单光子阵列探测器件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成功研制10km单光子成像外场试验样机。3. 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下研制出“单光子时间分辨成像光谱仪”,可在单光子灵敏度下获取目标的图像、光谱、时间演化信息,仪器功能、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4. 提出并行压缩感知成像技术,能够以小规模阵列探测器实现高分辨成像,目前正在研制3.7-4.8μm中红外成像样机,能够达到1280*1024成像分辨率及视频级成像速度。5.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6.近年来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国际专利2项。7.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某预研项目1项,完成中国科学院国防创新基金2项。
白伟华,男,1982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GNSS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室主任,在多个航天型号任务中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设计师,国际掩星探测工作组IROWG和中欧GNSS-R遥感工作组主要成员。主持完成风云三号GNSS掩星探测仪地面应用系统,突破了星地一体化开环跟踪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首次实现底层GNSS掩星信号高效率、高精度跟踪,突破了北斗掩星非差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国际首次实现北斗掩星探测与反演。风云三号掩星数据产品已业务化应用于我国GRAPS和ECMWF等国际知名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标志着风云三号掩星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20多篇,授权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青年人才项目

1题  |  0次引用

相关模板

换一换